顯示具有 八仙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八仙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昆蟲研習營之生物繪圖

這天下午
一位來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老師來教導大家如何畫生物繪圖哦!

看著白板上一張張精美的生物圖
讓我想到前幾年達爾文特展中
那些我所見到的美麗手繪植物圖!

這就是我一直想學習的阿 >_______< (!!!)

上課的時候一直都好興奮!
很認真聽著老師所說的每一件事

生物繪圖重要的是比例大小關係!
用點來畫出明暗!
大家要喜歡自己的畫 因為這是自己很認真 努力後畫出來的哦!

於是我們開始下筆

選了自己喜歡的生物標本
我開始認真的畫起了虎頭蜂


打草稿!


換完草稿後還要製作複印紙
將草稿畫到定稿紙上

要注意上下左右要留一些空白處 才可以寫字 也不會看起來太擁擠

一個下午的時間
我完成了我虎頭蜂的外型了 :D


By 郁潔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八仙山林場鐵道追朔之旅


阿里山、太平山及八仙山是過去三大林場
我們都聽過阿里山的小火車太及平山的碰碰車
卻沒聽過八仙山有小火車或碰碰車
~我們跟著耆老們的口述的過去
來到附近的聚落 探訪居民
我們找到了過去於八仙山林場工作的人員
他說那時人們稱鐵道運材車為機關車
在他家後院我們可以看見兩根過去所遺留下來之鐵軌
儲藏間~可以看見過去伐木時期所需運用的一些工具
有許多的鐵器及瓦斯燈等
最特別的是機關車所使用的煞車器
它主要是利用下方之木塊與鐵軌摩擦所車生之摩擦力來煞車
鐵器    瓦斯燈
煞車器
 過去木材使利用伏地索道及架空索道將木材運至佳保台
再利用鐵道機關車將木材由加保台運至豐原
在當時~工資通常是以運多少木材的量來計算
因此當時的工人通常會依自己的能力~運八到十車

對了~還跟大家說為何現在八仙山沒有鐵道了呢
其實呀~是因為當時八仙山的鐵道是活動式的
那邊有需要就將已經不不使用之鐵道拆下
拿到需要的地方再設置使用
因此有部分鐵道無固定位置
目前我們會看不到鐵道的遺跡是因為後來公路開發
鐵道廢棄不用 再加上資金的需求
因此將鐵軌拆卸 拿去變賣換錢

雖然說現在看不見鐵道遺跡
但在過去鐵道沿線 我們可以看見許多日式建築
是伐木時期許多工人宿舍、招待所及火車站等
日本時代建築

從宿舍之建置設計上 可看出當時的社會階級分明
像職員與技士所住的房屋就不同
職員是四間一棟 技士是六間一棟
分得非常清楚
而招待所就更不用說 是當時招待長官的場所
不管事門還是窗 都與一般宿舍不同
過去人聲鼎沸 熱鬧的山城
現在卻只剩下二十幾戶的居民
許多房屋已經許久沒有人居住了
看著這沒落的山城 心中總有些感傷
希望下次下次能聽到更多八仙山林場的故事
也希望八仙山的故事能繼續傳承下去喔!

                                                                                                                  BY 琬喻




除「蔓」大會師


大家一定有聽過 小花蔓澤蘭 這個外來種吧!!

小花蔓澤蘭原產於南美洲
其英文名稱為: Mile-a –minute Weed !!!
看這個名子:一分鐘一英哩 就可知道它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 :^O

照片來源:

根據資料顯示
小花蔓澤蘭 一天可增長24公分的長度!!
可以快速覆蓋一大片面積
且一平方公尺的小花蔓澤蘭可以生產約20萬顆的種子!!!

故其有「綠癌」、「綠色殺手」或「植物殺手」之稱
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極大!

 照片來源:


由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所舉辦的活動--- 除「蔓」大會師
除了讓大家一起動手清除小花蔓澤蘭 
也可以讓參與的民眾對外來種與其對生態的影響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活動日期為201291 @八仙山

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護我們的山林吧 :^D

By 郁潔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昆蟲研習營


Day 1
昆蟲研習營的第一天
許多喜愛昆蟲的人從台灣各地來到八仙山一同享受這昆蟲盛宴
首先為了要清楚觀察昆蟲
因此我們需要進行一些捕捉的動作
捕捉~可分為主動式捕捉及被動式捕捉
主動式捕捉以行動捉取昆蟲
主要介紹8字掃網法
8字掃網法

掃網時~盡量靠近地面 以畫一個8字為一個單位 為做研究之依據

被動式捕捉
老師介紹了三種
腐肉式陷阱

腐肉式陷阱
主要捕捉肉食性之昆蟲
在擺放時我們要特別注意開口要些微朝下
主要是避免下雨時雨水積在陷井內 而使昆蟲泡爛等
放置位置盡量位於陰涼處 若設於陽光照射處
可以葉片等覆蓋於其上 以降低陷阱內因陽光照射所提高之溫度
於陷阱入口處可以小刀刮出許多刮痕或放一些枯葉或土壤
以利昆蟲爬行進入瓶內
吊掛式陷阱

吊掛式陷阱
主要捕捉鱗翅目之昆蟲
利用鱗翅目之昆蟲上飛的特性 發酵鳳梨至於陷阱之最下方
待鱗翅目吸食後 向上飛 而網徑漸漸縮小 而使鱗翅目進陷井內
設置時應置於上方較多遮蔽之樹枝上
為減緩下雨造成發酵鳳梨稀釋而不利引誘鱗翅目之昆蟲
及下雨造成網面潮濕而破壞鱗翅目昆蟲翅上之鱗粉
掉落式陷阱

掉落式陷阱
主要捕捉地棲性昆蟲
上方以塑膠盤及竹筷製作一個小型的遮雨棚
以避免陷井內之酒精被雨水稀釋
同時也可避免上方飛行之昆蟲意外墜入陷阱中
而造成觀察上之不利

下午小毛老師教我們上了許多辨別昆蟲的特徵
包含了33目中較特別的十幾目
並且在當中穿插了昆蟲小學堂
大家認真的模樣

讓大家不僅聽課 也來個互動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特別注意過昆蟲的觸角、翅與足長的樣式及位置呢
如果沒有仔細觀察過可能會被考倒喔
因為我們玩的是昆蟲拼圖
不過~最重要的是 我們在上完課後都能有清楚的概念喔

晚上~夜間觀察
我們看到許多生物包瓜盲蛛、竹節蟲、馬路、椿象、螳螂、蚱蜢、蛾等



特別的是~我們最後還遇到一隻褐樹蛙喔


Day 2
上午大家一起去收回昨天的陷阱
回來後我們上了一門製作標本的課
分享了大家對於做標本的想法
是可以做呢?還是有疑慮呢?
大家的想法都好棒喔~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只要是為了學術及研究就可以
~要是為了商業就不行

接下來是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老師 來與我們分享標本的重要性
為什麼做標本、保存標本
像有些物種是先有標本 而後才被分目、分科、分種
標本也能幫助我們做一些鑑定及分類等等
所以製作標本對於研究真的好重要喔!

午餐後
我們開始學習生物繪圖
從最基礎開始
如何畫生物繪圖呢?
其實重點不是像 而是比例要對 位置要正確
一開始畫的時候真的好難喔
比例怪怪的 左右歪歪的
不過經過一分努力
終於打好草稿囉
只是還來不及完成 時間就到囉~
不過沒關係~之後在補就好囉~

這次的昆蟲研習營
讓我對於昆蟲有更多的了解
學會區分常見的昆蟲囉~  ^ ^

                                                                           By 琬喻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Jordan老師”獻身教學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植物調查日
一早我們來到了自然教育中心報到
首先~先將裝備上手
包括了記錄板、紀錄紙、筆、望遠鏡、照相機、水、午餐


第一站是小肖楠林
在那我們看的不是肖楠
而是附生在它身上的蘭科植物
蘭科植物不僅有附生生長的
還有腐生及第生兩種
有一種特別的附生蘭叫大蜘蛛蘭
看起來像許多綠色的線貼在樹枝上
而這些綠色的線是它的莖
它主要是靠莖來行光合作用
聽說連它的花兒都是綠色的喔
水雞油


雞油、紅雞油、白雞油、雞油舅、白雞油舅
~這麼多雞油 到底誰是誰呢
原來呀~
雞油就是臺灣
紅雞油是榔榆
白雞油是光臘樹
雞油舅是川上氏鵝耳櫪
白雞油舅是臺灣梣
對了~今天還有看到水雞油


 Jordan老師說 杜鵑花科的植物一定會有毛 葉先端會有凸尖
今天看到的是金毛杜鵑
樹薯
它身上有許多金色的毛 像是穿上了一件絨毛大衣似的
它的花兒是磚紅色的~

這棵植物你們知道是甚麼嗎?
你們一定吃過它呦
它是樹薯又稱木薯
是製作太白粉的原料之一喔

青剛櫟有三種
分別是青剛櫟、嶺南青剛櫟圓果青剛櫟
今天要特別介紹的是圓果青剛櫟青剛櫟之差別
圓果青剛櫟又稱佳保台青剛櫟
它葉片之葉緣與青剛櫟相似
但它的鋸齒較稀疏
在頂芽的部分 青剛櫟有毛
而圓果青剛櫟無毛

喜瑪拉雅旌節花
又稱通條木
密花苧麻
主要是因為古代將它拿來通槍管 因為木材堅硬
它的果實是一條一條垂掛著


今天也認識了許多蕁麻科的植物
包括了長葉苧麻、山苧麻、密花苧麻、水雞油、西南冷水麻、長梗紫苧麻
它們是一群喜愛生長於潮濕環境的植物
通常為三出脈葉柄常呈長短柄
葉脈之側脈與主脈等長 於葉背側脈與主脈皆有些微紅色
於此特別的是密花苧麻又稱蝦公鬚
因為它的繁殖體下垂似鬍鬚


山相思又稱車桑子
它的幼葉有細小絨毛 摸起來有點黏手
它的果子是翅果 有一對可愛的小翅膀
絨毛石葦



一路上看見的石葦有石葦、槭葉石葦、絨毛石葦
槭葉石葦的葉形特別似手掌
葉片上的絨毛也不同於一般植物上的絨毛呈星狀







葛藤與血藤皆為三出葉
葛藤又稱山葛 具有多葉
葉面、葉柄及謝被脈上有金黃色的毛 葉背有銀白毛 但毛較稀疏
血藤
葉片的正反面及葉柄皆有金黃色的毛
莖若被切斷所流出來的汁液 氧化後會呈紅色

今天森林浴步道植群調查
總共有120種植物
我們只是做沿線調查就可以發現這麼多種植物
若我們取樣區作樣區內的植群調查
一定可以看見更多植物~

今天很感謝Jordan老師帶我們認識這麼多的植物


                                                                                                    By 琬喻

八仙人講古


這一天的到來是許多人期待的
長輩們能再次回到年輕時工作及生活的場域
回味過去生活的酸苦甘辛鹹
晚輩們則是領受前人所留下之鮮明記憶
許多的影像似乎呈現在眼前

林水旺老先生對於林場時代八仙山的環境還記憶猶新
上午我們藉由老先生提供的照片追溯過去


下午我們藉由實地踏勘 了解過去之地理環境




這邊是車站
車站的後頭是合作社 賣生活所需之柴、米、油、鹽、醬、醋、茶
軌道在這邊 有四條
從這邊先將木材運到和盛 再運到豐原

~這邊過去還有房子跟橋的
怎麼都不見啦

~因為九二一大地震和多次的颱風將那些都沖走了
~只剩下那座橋的基座了

這邊是過去的幼稚園、辦公室、廠長宿舍、招待所、撞球間、宿舍、小學
過去所有的建築物似乎都呈現在眼前
雖然沒有親眼見到過去的模樣
但能想見過去幾千人與此生活的繁華景象

招待所中的小魚池、地基、柱子基座、澡堂及廚房之遺跡由再
幾十年的歲月 過去以木材為建材的房舍已不見
但許多的地基及設施由再
特別的是有數個蓄水池
不僅提供生活必需用水之水池
還有消防用之水池
此消防用之水池主要是因過去房屋是由木材建造
較易引發火災 水池設於建築物旁 方便取水使用

到了第一停車場下方之平台
老先生坐在涼亭下 數算著過去宿舍的數量 手一揮 便說八棟 我住第一棟
~~大家驚呼聲連連
您真厲害呀
連有幾棟都算的出來
他謙虛的說 我以前天天住在這所以記得啦

在這一天當中
享受了歷史的傳承
體會到過去人們在此的生活
很謝謝老先生來到八仙山與我們分享這邊的過去
或許未來我們也應該扮演這樣的腳色
將生活中的精采片段分享給下一代
                
                                                                                                                      By 琬喻